
教师不幸福,孩子怎么幸福?一个辞职幼师的自白
来源:深圳市和谐号教育 2017-12-02
从没有人关注老师的心理状况,所有的培训都是关于幼儿心理、幼教技能的,没有关于教师心理的。然而,教育是一个心理影响另一个心理的过程,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恰恰是最为重要的。 幼儿园虐童案似乎每年都会曝光几例。 轰轰烈烈,完了。 再轰轰烈烈,再完了。 没有尽头。 幼师呢? 被钉在耻辱柱上,薅下来。 再被钉在耻辱柱上,再薅下来。 循环往复。 我的校友群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响了整整两天。 我的前同事、朋友、亲人,凡是知道我当过幼师的,都在给我发新闻链接。 以往,我会愤怒于这种丧心病狂的虐童行为,也会跟大家分享安全教育、性教育、家园合作的方法,还会安慰无端被怀疑的同行。 可是,这一次,我没怎么说话。 因为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圈,恶性循环。 我只想在这一次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虐童或者暴力行为? 很多人说是因为幼师素质低,监管不到位等等。这些确实都是原因。 可我觉得还有一个因素:幼师不幸福! 数年幼师工作,我最后离职的关键原因就是: 我的正能量被消耗殆尽,情绪失控的次数越来越多,幸福感越来越少。 而我身边的很多同事都有相似的感觉。 那为什么?为什么别人都以为我们很快乐,而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呢? 我来说说我自己的故事。 如果你刚刚打扫干净的桌子、地板立刻被泼洒一片汤饭,你有什么感觉? 每天我们都会为孩子准备三餐。很多孩子来上幼儿园时是不怎么会自己吃饭的,所以洒汤洒饭是常常发生的事。老师擦了一遍又一遍,教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没有用,第二天依旧如此。 而且,这个孩子洒完,刚收拾干净,就会有下一个。 也许你会说,他们是孩子当然这样,你的工作就是这个。 对,没错。这就是我的工作。 我一开始没有生气。 但是,我辛苦打扫,被破坏,一次又一次。 最后,我开始烦躁,想发火。 如果一个孩子在你面前哭上一个小时,你是什么感觉? 我带过小班。 小班,是一场战斗,而且是持久战。 班里30多个孩子,有20个都在哭,另外10个在“为非作歹”,只有几个孩子安安静静。 这时候的分离焦虑,不是我抱一抱,哄一哄,带着他们玩一玩就会好的。 有的孩子可以从早哭到晚。 有的孩子一直在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我回答他,他还是会继续问,问上8个小时。 还有孩子打我踹我,用脏话骂我。 我的膝盖因为抱着两个孩子,磕青了。 但是,我不能骂他们,也不能打他们,因为他们只是刚刚离家的无助小孩。 如果有一个孩子经常欺负别人,撒泼打滚,软硬不吃,他妈还一副我孩子最可爱的样子,你会怎么办? 每年班里都会有几个让老师头疼的孩子。 有的孩子很不幸,是天生有点问题。 有的孩子更不幸,是家里教育有问题。 但是,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家长永远看不到问题。 我曾经很真诚很耐心地和家长解释、沟通过,可是他们只认为老师对孩子有偏见。 做过老师都知道,老师的一大半精力其实都放在了那几个孩子身上。 有时候,会觉得精疲力尽。 如果你病得很厉害,领导还要你去上班,你什么心情? 全国幼师缺口几十万,幼儿园面临着招不上老师的现状。所以,每个班老师都是安排的将将好,一个多余的都没有。 如果一个老师病了,就得别的老师包班,两位老师一天工作十小时。这十小时是不敢松懈,时刻紧盯孩子的十小时,非常累。 因此,幼儿园不让老师生病。 去年此时,由于同班老师受伤,我和另一位老师连续包班三个月。每天从早忙到晚,回到家,累的动都不想动一下。 后来,我开始连续胃疼、低烧,去医院做胃镜,发现长了息肉,需要住院切掉。 可是,幼儿园没有替班的老师,领导劝我再坚持。 我又扛了一个月。 这中间,有一次发烧到38.7度,我都是下了班才去挂的急诊。 终于忙完了年底的活动,我才去办住院。 从住院到上班,只有一个星期。 这一年,我被评为师德标兵。 如果我可以选择,我不想当这个标兵。 幼师的待遇是什么样的呢? 公立园好一些,工资每年低于北京市平均线。 私立园大多待遇不好,两三千是常态。 我不知道,在北京,一个月两三千能干嘛。 有人说,幼师能收礼。 我说实话,现在有几个老师敢收礼。 家长给老师送袋零食,老师都会在班里给孩子分了。 这样的工作状态,让我开始变了。 工作前,我最常听到别人说我爱说爱笑,乐观又开朗。 工作后,我开始烦躁易怒,上班想骂人,下班懒得说话。我总是绷着脸,我开始厌烦我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因为一个孩子把花盆里的花都揪断了而怒不可遏,把他拽到一边,狂吼一通。 我才意识到,我的情绪在不断失控。 是的,情绪失控,这是很多幼师都面临的问题。 每天琐碎的工作,吵闹的声音,无法挣脱的循环,让我怎么努力都调整不了。 老师之间的负面情绪相互影响,幼儿园里充满了抱怨。 当然,幼儿园里也有很多幸福的瞬间。 当我带的孩子说,她每天最开心就是上幼儿园; 当他们大班毕业时,家长和孩子都因为舍不得而泪流满面; 当孩子说,老师比妈妈还漂亮还温柔。 我是真的感觉到幸福的。 可是这些幸福,不足以抵抗我那失控的情绪。 我也不知道,我还能怎么办? 当然我不会虐待孩子。 可是,我也曾经担心过,我真的有一天会把他们暴揍一顿。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虐童的人开罪。 而是想说,这一切都在把老师压迫到情绪的边缘。 可是,从没有人关注老师的心理状况。 所有的培训都是关于幼儿心理、幼教技能的,没有关于教师心理的。 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是最为重要的。 教育是一个心理影响另一个心理的过程。 幼教的核心从来都不是什么物质丰富的资源,多样化的课程,幼教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本身。 只有教师幸福了,他才能教出幸福的孩子。 和谐号名师到校《优秀的教师像太阳__教师的阳光心态》培训课程,本课程由知名校长和著名教育管理专家组成,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教师建造阳光心态! 【课程背景】 很多教师抱怨工作不好做、家长要求多、同事不合作、领导不支持,对工作缺乏热情,整天消极,抱怨,责任感不强、执行力不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没有长远的目标和计划,忧虑自己和组织的前途! 而这些现象的根源是教师的心态出了问题,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当我们看到结果不好是因为行为出了差错,而要改变教师的行为,必须先从改变心态开始!因为“心态决定一切”,心态改变了,一切都随之而变! 塑造阳光心态,拥有快乐职场,让我们共同步入学习和改变的快乐旅途…… 【课程收获】 1、转变教师消极负面的心理,塑造健康快乐、积极、阳光的工作心态; 2、转变工作观念,工作是为自己做,工作时不抱怨,不埋怨、拒绝借口; 3、提升忠诚度,树立敬业,负责的工作态度; 4、通过讲授和现场演练提升团队执行力; 5、加强团队合作,协调上下关系开拓创新的意识; 6、让教职员工学会感恩与责任。 【课程大纲】 第一章、突破自我,改变心智模式 1、突破原有的观念,建立新的行为思想习惯 2、快乐工作的七种武器 3、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 4、建立快乐的人生模式 5、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6、自我激励 第二章:积极心态、阳光人生 1、什么是积极心态?----积极心态的力量! 2、讨论:积极心态与消极心态对工作的影响? 3、心理测评:职场中的我表现是积极还是消极 4、消极心态的形成及危害 5、积极心态给人带来的益处 6、分组训练:当态度达到多少时,成功会百分之百 7、结果分享并总结 第三章:职场阳光心态之——承担责任 1、你在为谁而工作?定位不同,结果差别甚远! 2、责任越大,成就越大!不好好工作,谁的损失最大?. 3、站在组织的角度想问题,你的成功随即展开 5、放弃责任,就等于放弃成长!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6、努力让自己在团队中成为不轻易被人取代的人 第四章:职场阳光心态之——坚持付出 1、职场成功的秘诀:热爱工作坚持到底不找借口 2、盲目攀比:付出不同,怎能期待相同的回报? 3、工作就是你的银行,投入越多,收获越多! 4、获得晋升和提高收入的秘诀---提供物超所值的服务! 5、心理测评:员工分三种类型:红苹果青苹果烂苹果,你是属于哪一类? 6、寻找薪水以外的东西,你将会获得更多! 第五章:职场阳光心态之——绝对执行 1、短片分享:西点生活 2、服从是执行的基础,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服从是成长最快的秘诀! 3、服从是领导之母,不懂得服从就不会领导! 4、执行是工作的最基本道德,执行成就自己 5、分组训练:执行成就了我 第六章:职场阳光心态之——团队合作 1、成功在于配合:配合客户配合团队配合同事配合自己 2、无坚不摧的团队来自全体成员的倾力合作,如何加强合作? 3、视频分享:海豚! 4、合作是一种境界,如何打造合作团队(团队沟通“三多三少”) 5、与客户、同事及团队共赢 第七章:节职场阳光心态之——凡事感恩 1、为什么要感恩?--“感恩”的力量 2、感恩就是感恩一切,凡事感恩 3、案例:感恩的福报 4、感恩的伟大秘密:感恩越多得到越多 5、养成感恩的习惯:常怀感恩的心多讲感恩的话多做感恩的 第八章:阳光心态之——终身学习 1、不学习的教职员工是学校最大的成本,失掉学生的“杀手”! 2、专家才是赢家---学生信赖的是最专业的老师! 3、组织和个人成功的速度与这个组织和个人学习的速度成正比! 4、讨论:工作抱怨回报太少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5、学习改变命运、心态与行动成就未来! 第九章:总结、分享及测评 培训流程: 事前: 在课程前的3-5天,和谐号的咨询顾问会通过发调研问卷的方式对贵校目前现状及此次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研,然后由和谐号讲师团为贵校量身制定学习方案。 事中: 课程当天,专家讲师会提前到贵校与校长单独沟通,确定课程内容,最大化确保学习针对性。 事后: 由和谐号客服人员为贵校提供后续跟进服务,确保结果落地。 课程预定:长按图中二维码,填写申请表,一键报名! 来源:新校长传媒 免责声明:“和谐号”旨在帮助更多的老师、家长和孩子,分享更多教育资讯,尊重原创并对原创者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相关文章均来自网络搜索,某些文章无法找到详细作者以明确出处请见谅。原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