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信息化管理建构的思路
来源:深圳市和谐号教育 2016-10-28
互联网日益兴起,我国进入信息化社会,无论是个人的生活方式,还是学校的教学方式,都发生巨大变化,这要求学校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
但就目前学校的管理来看,很多学校在管理上对“互联网+”的利用只是浮于表面,仅将学校的管理项目和活动结果在网站上进行呈现,并没有真正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管理进行创新。
和谐君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管理不只是简便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而应是通过“互联网+”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进行深度融合,建构校本的信息化管理。
一、从教师教学需求搭建信息管理平台
随着“三通两平台”在中小学的全面实施,教学不只是在自己的教室实施,也不仅是在校园实现,世界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成为我们的教学资源,也都可以融进我们的课堂。
但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信息化素养远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有的就连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运用技能都没有,“白板”仅当作“投影”使用。
因此,我们在实施信息化、校本化的教师管理时,要从每个教师的学习需求、学习要求、学习成效等方面进行系统架构:
既要架构每个教师学习的课程资源,又要设计他们学习的策略;既要架构学习活动的引导,又要设计学习成效的评价,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教师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
和谐号微教育平台通过基于移动终端的在线课堂、校本资源库以及OKAY智慧课堂、新东方在线学习,一方面,通过网站、手机移动端、网络课程、云教育学习空间等路径加强对教师科学文化和专业素养的培养;
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十课程”“互联网+教学”“互联网+学习”等项目加强对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的教师培训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凸显教学的个性化,强调教学的自主性,几乎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学习空间,也有自己的实践平台。
二、从学生学习需求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信息技术依赖性越来越强,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几乎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同时,信息技术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道德、情感等心理因素。
当下,人们对学生已由传统的“封锁网络”走向引导他们“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从目前信息技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看,一方面,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距离学生时空较远的或者生活中无法直观呈现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另一方面,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习网络课程、运用网络搜集资料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更好成长。
因此,我们在实施信息化、校本化的学生管理时,要从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系统架构:
既要架构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又要设计学习的策略;既要架构学习活动的引导,又要设计学习成效的评价,从而建构便于学校管理的学生信息化管理平台和实施方式。
和谐号微教育在线课堂,支持PC端和移动微信端学生在线学习,学生可以进行按照课程进行视频资源检索,查看课程详细介绍、课程章节、课程评价等信息,学生可以查看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学生观看课程视频后可以进行课程同步试题测试,并可以向老师学生进行提问。
而携手新东方集团的OKAY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内容和应用服务,实现“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学习流程全覆盖。碎片时间实现移动化学习,数字化资源精准推送、互动性学习及时反馈、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有效实现学生减负。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校管理应基于校本管理需要以及教师和学生需求,一切以引导和促进师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这既是学校管理的本质追求,也是信息化管理的根本宗旨。
PS:长按图中二维码,可进行功能体验和申请入驻。
和谐号微教育平台,移动智慧校园建设的领导者,为学校提供微官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发和建设,让教育贴近生活,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