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基本需要。
本学期,玩转数学M+,基于数学学科,以“衣食住行”为主题,在各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年级 “衣” ;二年级“食”;三年级“住”;四年级“行”,学好知识,用于生活,参与实践,提升自我!
欢迎走进玩转数学M+
一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百变衣橱
我行我show”
——整理衣柜践行分类思想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生活更幸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如何结合数学课本,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效结合起来呢?我们一年级的几位数学老师经过反复思考探讨,决定从教材中的《分一分》内容入手,以分类思想为基础,动手整理衣柜为载体,制作小报为呈现形式,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分一分》是沪教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期《10以内的数》的内容。教材前后编排《我们的教室--- “说一说”、“分一分”》是基于学生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体验入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在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时,应让学生了解,所谓分类就是选取适当的标准,根据对象的属性,不重复、不遗漏地划分为若干类。每个学生在日常中都具有一定的分类知识,如人群的分类、文具的分类等,我们利用学生的这一认识基础,把生活中的分类迁移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进行数学分类思想的渗透,挖掘教材提供的机会,把握渗透的契机。
在几位数学老师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之后,便开始指导学生开展“百变衣橱,我行我show”的实践活动了:利用国庆7天的假期,先整理自己的衣柜,将服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类(按颜色分、按种类分、按季节分等),分类后折叠整齐并计数。接着,请爸爸妈妈们帮助孩子拍照或者动手绘制整理衣柜的成果,以小报形式呈现。最后,发挥想象力结合课本上已学的数学知识,用数学元素装饰小报。
瞧,孩子们整理的多认真!
在动手整理衣物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思考用什么方式分类,不同种类的衣物怎么折叠,如何利用好衣柜的不同空间合理安排,如何摆放既整齐又便于拿取等诸多问题。边实践边思考,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大大地提升。相信爸爸妈妈和孩子们看到焕然一新的衣柜一定能找到满满的成就感,收获劳动的喜悦。
整理完毕,动手绘制小报吧,记得用上数学元素来装饰哦。
一幅幅制作精美的小报是见证了孩子们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在劳动中理清思路,感悟分类思想,也体会到了爸爸妈妈们平时做家务的辛苦,简单的家务既可以锻炼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孩子在家中的主人翁意识。家务劳动,不止是现在!
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一种数学思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具备一些基本的分类知识与生活经验,我们则利用学生的这一基础,把生活中的分类情景融入到数学中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分类思想,又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利用换季整理自己的衣柜,巩固数学知识,树立劳动观念,重视实践体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能力,这是一种极具亲历性的学习方式,也让数学真正回归到了生活。
“双减”政策下,学生相对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怎样合理用好这些时间呢?除了培养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之外,学校教育的拓展还可以借助学科素养开展活动。“双减”政策也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以多元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劳动观念、家务意识,小公民家庭责任,发展科学的思维品质,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文案:戴 蓉
黄春霞
编辑:郭佳诚
审核:潘阿芳